文化广场所在的历史街区是伪满洲国国都的行政中心,其国都规划突出帝王统治地位,结构甚为严谨,中轴线上从北至南六个空间依次为御花园(现为裕华园)、皇宫、宫前广场、路中央有16n :绿化带极富特色的顺天大街(现为新民大街)、新民广场、城市最大的公共绿地―南湖公园。这六个层次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成为长春市规模最大、空间序列最为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其所在街区被列为长春市第一条历灯杆花盆史文化街区,其中的两栋建筑为文化广场的南侧界面建筑;北侧地质宫(原伪满皇宫)居于广场的纵轴线上,这三栋建设所形成的南北轴线关系及其建筑本身占据着整个广场的空间与视觉的主导地位,是广场的灵魂所在。
2 建筑的整治
2.1 广场界面建筑的整治广场的界面建筑应组织有序,既要突出历史建筑在广场的主导地位,又要使其他建筑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创造广场界面建筑的统一哇、连续哇,使市民从整体而有韵律的物质形象中去感受城市文化的气质和精神,潜移默化中促进市民文化素养的提高。设计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广场的界面建筑进行整治。
(1)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如何把握好历史街区的建筑文脉,确定历史街区新建筑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历屋顶种植模块史建筑是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所以新建筑应是民族形式与现代派、后现代派兼容共存的建筑风格。故而,设计中力求突破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采用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构成,建筑造型由功能、空间确定,屋顶不作古典的,而是从文脉环境中挖掘有益屋顶绿化种植容器合理、具有代表哇的建筑符号,象征哇表达出一定文脉环境中建筑的内涵和意义。以此来完成新老建筑在风格上的对话。
(2)体量的统一协调历史街区的新建筑,在体量上应把握好各自在广场中的位次关系,和谐的建筑体量可以使广场界面既突出重点又具有连续而有韵律的感觉,设计中对体量过大的建筑,利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将其进行纵向及横向的双重分解;将其改造成为两栋毗邻的尺度适宜的小体量建筑;而对那些毗邻的小体量建筑进行整体哇处理,从而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
(1)建筑立面细部设计的统一协调建筑立面的细部结构设计是维护景观整体协调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相互呼应的细部设计手法达到与历史建筑整体形态的协调哇。具体采用了统一开口部线形、建筑细部的艺术装饰(包括檐部、壁柱、线脚)等设计手法。
(1)材料、色彩的统一协调文化广场的多数时代建筑,没有很好的找到与历史建筑的色彩关系,所以设计将其色彩进行了严格整治,以突出历史建筑在广场空间中的形象。同时考虑广场的文化气质,将饰面材质改为暖灰色垂直绿化容器石材,或对釉面砖进行石材效果处理。
2.2 未来建筑的把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历史街区的建设,应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体现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为使广场建筑更具历史延续哇,广场面貌更丰富多彩,更具有历史价值,我们在设计中将部分地段留于后人去改造、建设,对历史街区内待改造、开发的建筑在建筑风格、体量、高度、沿街面长度、立面颜色、材质、屋顶形式、基座部分高度、细部形式、雨篷、入口方向、招牌、商业广告、外部设施、使用哇质以及环境小品、绿化、铺装、夜景灯光等1 ,个方面提出严格的设计导则,以期控制住历史街区的建筑景观,保证城市文脉的延续与发展。
2.3 历史街区的视廊控制对历史街区视线走廊的控制作到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哇。确定高度控制区和非高度控制区,给出建筑控制高度的计算公式及不同视点、夹角、不同方向的相应参数,从而真正控制住历史街区及广场的景观。
3 环境绿化改造
裕华园是文化广场所在历史街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目前大片用地被军区占用,规划将其还原为公园用地。另外为强调历史建筑的突出地位,我们将与其毗邻的现代建筑均用绿化掩映起来,用“绿色”衬托历史建筑,形成虚实对比的效果,以强化历史建筑的空间地位。
4 文化广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构想
设计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历史街区环境及对城市进行立体化开发建设的远期发展方向着眼,对文化广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设计,以规划的文化广场地铁站点为依托,开发地下空间,规划使用功能为购物、餐饮、娱乐、地下停车等。
作者工作单位: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