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绿化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对绿色建筑有着积极的意义。最近在中国,屋顶绿化和节能建筑节能协会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三维绿云类,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设计研究所副主任元凌从绿色建筑的角度,结合国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垂直绿化情况,对立体绿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众所周知,立体绿化对居住环境具有多种生态效应,包括改善热环境和节能、储存雨水、固碳固氧、净化空气、降噪、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与其他绿色建筑技术相比,立体绿化更能直接体现生态、绿色、环保的理念,具有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在环境恶化、绿化数量不足的集约化建设区域,立体绿化能够很好地满足人类“亲生物”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它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设计技术。
诚然,立体绿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普通绿化相比,在实施维护成本、单位面积绿化数量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技术不够成熟。不适当的设计或实施可能成为建筑物和城市的环境负担。
绿色建筑强调采用适当的技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获得最大的效益。因此,立体绿化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应以扎实的科学研究为基础。自2004年起,袁凌带领团队成员通过cnki等数据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统计。
从论文数量上看,“屋顶绿化”与“种植屋顶”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达到高峰;“立体绿化”或“垂直绿化”的研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达到顶峰。此后,论文数量基本持平,但研究质量逐步提高。这些趋势表明重大活动对立体绿化的促进作用,以及由平面屋顶绿化向空间立体绿化逐步发展的趋势。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立体绿化的研究涉及到很多学科,其中以林业、农业和建筑为主体。从整体上看,林农学科是以植物为中心的实验研究和定量研究。建筑学科主要研究三维绿化对建筑或城市的生态效应,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措施等。
经过进一步的归纳整理,研究人员发现,立体绿化研究按照知识结构可分为三个领域:生态效应、规划设计方法和经济政策,这三个领域可分为几个子范畴。另一方面,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许多交叉和重叠。虽然目的和方法不同,但也有协同促进和相互融合的趋势。